教育的挑战:当游戏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
《黑神话:悟空》大热带来的思考
我是一名80后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有30年游戏经历的玩家。
我从90年代初期就接触电子游戏:从最初的红白机,世嘉黑带机,到土星、PS,再到手机游戏、电脑游戏,Xbox、Swtich等,很多关于游戏的记忆成为我青少年时期美好的回忆,其中也不乏因为贪玩游戏跟家长斗智斗勇的一些趣事。
说到电子游戏,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青少年家长经常向我提出类似的疑问:
“马老师,孩子很喜欢玩游戏,该怎么管教呢?”
“孩子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我可以收了他的电脑、手机吗?”
三十年过去了,电子游戏在很多家长那里仍然如洪水猛兽一般。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在网络、科技时代的今天,游戏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青少年甚至成人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一刀切的管控会不会过于简单化?
近期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引发了社会各界包括央视、人民网等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中国游戏开发水平的一次巨大肯定,也引发了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同时又是游戏玩家,从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教育的角度对游戏的一些思考。
电子游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上网跟其他网友一起玩的网络游戏,代表游戏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另一类是自己或与身边几个好友坐下来一起玩的非网络游戏(统称单机游戏),代表游戏包括黑神话:悟空,塞尔达系列,超级马里奥系列等。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电子游戏开始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建议优先考虑给他玩优质的单机游戏。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以下方面来考虑的。
★成瘾性:与单机游戏相比,网络游戏往往更容易成瘾。
这是与网络游戏的特点和底层设计逻辑有关的。大多数网络游戏是可以免费获取、玩乐的,他们的收益来源于附加服务:如会员费、皮肤、装备的售卖,所以网络游戏在设计上要不停地提高用户在线时长,让游戏用户自愿主动为这些附加服务买单。因此,许多网络游戏设计中包含排名系统、排行榜和竞技元素,玩家为了追求更高的排名和成就感,往往会投入更多时间。并且通过设计复杂的奖励机制,包括日常任务、成就解锁和虚拟物品获取等,这些即时的反馈机制刺激了玩家的多巴胺释放,导致反复游戏,更容易成瘾。
★社交性:网络游戏更易导向虚拟社交,单机游戏更易导向现实社交。
从表面上看,网络游戏需要联网玩似乎社交性更强,实际上一起玩的多数都是素未蒙面的网友。有部分游戏网友会相约见面转化为现实朋友,但是由于距离、成长环境带来的文化、价值差异,比较难维持长期的稳定关系。单机游戏是自己玩,由于没有线上的互动,会忍不住跟周围的朋友交流,有些单机游戏可以支持在一部机器上多人同玩,可以邀请三两好友或家里人一起坐下来一起玩,大家通过坐在一起玩游戏增进了真实的感情。
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的蓬勃发展,劣质网络游戏大行其道,导致优质的单机游戏难以生存和发展。这些劣质的网络游戏往往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追求快速盈利,忽视玩家体验。它们通常深度依赖于氪金机制,游戏内容浅薄、玩法单一,缺乏深度和趣味性。而且,许多劣质游戏的开发者会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玩家,造成玩家在体验不佳情况下仍然沉迷其中。若是长期沉浸在劣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审美能力的缺失。
劣质的网络游戏往往画面粗糙、追求刺激音效,长期沉浸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可能会对游戏的美术风格、音效设计等产生一种“习惯性麻木”,逐渐无法欣赏和辨别优质的艺术作品。而这种审美的缺失可能不仅仅在游戏领域,还可能扩展到他们对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音乐、绘画等)的欣赏。反观《黑神话:悟空》这样的优质单机游戏,不仅在视觉、音效和内容上都格外用心,还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中华文化自信。
★创造力的抑制。
劣质游戏常常角色单一,剧情单调、不连贯,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导致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难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优质游戏通过复杂的情节、引人入胜的角色和多样的任务设计,能够激发玩家的思考和创造。
★三观的扭曲。
劣质游戏可能通过不正确的历史、政治、军事、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描绘,导致玩家形成错误的世界观。还可能强调金钱至上,忽视道德和责任,导致玩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通过不合理的情节和角色设定,影响玩家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由此可见,引导孩子选择优质的电子游戏,如同过去给孩子推荐一本好书一样,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怎么协助孩子选择一款优质的游戏?
1、了解游戏内容:
家长应先了解游戏的类型、主题和内容,确保游戏适合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发展。可以查看游戏的评级(如ESRB、PEGI等)和评论。
2、游戏的教育价值:
选择那些具有教育意义或者能够提升技能的游戏,例如逻辑思维、团队合作、创意思维等方面的游戏。
还有些优质的游戏,会深入挖掘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元素,向玩家展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黑神话:悟空》就是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另外游戏里的很多建筑就是基于真实存在的中国古典建筑进行扫描而成,可供游戏玩家细细欣赏品味。这些都有助于增强玩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引导共同体验: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了解游戏的玩法和内容,同时借此机会进行交流,讨论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和道德选择。
4、健康积极的三观:
优质游戏能够促进玩家的认知发展、创造力、社交能力和情感素质,宣扬健康的三观。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应当注重为玩家带来积极的成长体验。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游戏中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引导他们思考游戏情节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们需意识到,完全杜绝游戏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游戏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那么面对游戏,家长在认知上应如何看待游戏,并正确地引导孩子玩游戏呢?
这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疏胜于堵,以良币驱逐劣币”
我们既然无法完全排斥游戏、禁止孩子玩游戏,就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不放任孩子沉浸于劣质游戏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主动引导孩子选择优质的游戏,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有些游戏还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人文、科技。
2、积极地沟通引导,营造健康的家庭游戏场景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包括他们的乐趣和困扰,这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区分现实与虚拟,学会独立判断游戏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健康的三观。
3、寓教于乐,促进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如果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工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其通过精致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让玩家体验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很多益智类、教育类游戏则通过互动和参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游戏时间和内容选择,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养成健康的游戏习惯。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引发了我们对游戏本身的热议,更触动我们思考游戏之于教育领域的议题。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表现形式,或许能够做到在娱乐性的基础上,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使命。未来,教育者和学者可以进一步探索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使之成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以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引导,为年轻人提供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理解和探索,并学会将其运用到现实世界中。也希望通过上述思考,引发更多人对游戏行业的关注,助力健康、优质游戏的发展。
*本文由马健文、江佳荧、陈楠楠原创,版权归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依法保留追究权。
如需有疑问或需心理咨询,请联系汕头爱家心理研究所:0754-8836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