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时报》2024年5月14日发布马老师文章

2024-05-15

文章名:老人不要排斥被夸

作者:马健文

注册心理咨询师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生活中,很多老人面对赞美时,都会觉得有些尴尬、难为情,常用回避的方式来应对,比如迅速否认或转移话题,有些老人甚至会直接表示不想被赞美。


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一方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过分的自我夸耀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这种文化背景使许多老人面对赞美时,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他们可能会认为,接受赞美等于自我夸耀,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老人成长的年代也影响了他们的心态,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生活在物质匮乏、竞争激烈的年代,更加注重实干和低调。成长中的失败经历或过去长期的自我压抑也可能造成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偏低,面对赞美时易感到困惑和不安。此外,有些老年人可能认为赞美是一种虚伪或客套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抵触赞美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他们担心接受赞美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被他人利用。


但事实上,赞美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都有积极意义。一项发表在美国《认知疗法与研究》杂志的研究发现,接受他人的积极评价和赞美可以显著降低老人的抑郁水平,提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国内学者王晓倩研究称,接受正向的反馈、鼓励、肯定、赞扬等,可以使老人获得自我价值感,有助促进社会交往。一项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的研究也发现,主动关心和赞美可以为老人提供心理慰藉,有助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相反,如果老人经常拒绝或忽视赞美,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拒绝正面反馈会影响老人的情绪状态和社会参与度,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拒绝赞美可能使他们显得过于冷漠或孤傲,若缺乏有效沟通,就容易与他人产生隔阂和疏远感,影响社交关系。


对于老人来说,面对赞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开放、理性的,不必刻意回避或拒绝,也不必过分谦虚,保持正确的认识,即赞美是他人对自己努力和成就的肯定,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同时,大家也要学会区分赞美的真伪,避免被虚假的奉承所迷惑。老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学着坦然接受赞美。


适当谦逊。受到赞美时,老人可以先感谢对方对自己善意的认可和支持,并表示该成果是基于不懈的努力或团队合作等。这样既可以展现出谦逊的品质,又能避免显得过于自负,更易实践。


客观分析。老人可以试着从客观角度审视他人的赞美,分析其中的真实成分。如果赞美是基于事实和实际表现,就没有理由拒绝。如果自己判断不好,也可以再找几个人询问,综合后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积极反馈。老人受到赞美后,可以适当给予对方一些积极反馈,如询问对方近况或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双方都不会觉得尴尬。


自我肯定。老人在平时就应通过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当受到他人赞美时,可以将其视为进一步的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真诚沟通。社交中,一个人如果经常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往往会默认其他人也在这么做。因此,如果自己平时在沟通中少点客套,多点真诚,就会更容易相信他人的赞美,并积极接受。

夸夸老人.jpg

更详尽信息请查阅《生命时报》,或查阅人民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