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变成一部自我成长的教材

马健文
2020-06-03

000.png

微信公众号:psy-key


        在疫情最危难之际,有白衣天使主动请缨、逆流而上,也有不法商囤积居奇、造谣诈骗。一场疫情将人性的善与恶都赤裸裸的暴露在我们面前。大善大恶之外,每个宅在家的老百姓也经受了疫情带来的恐慌感,长期居家生活的无聊感,复工网课的不适应感等心理考验。这场疫情不仅关乎身体健康,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疫情是一场灾难,它击垮了很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但中国人的精神不会被击垮。此次疫情,是武汉人民克服万难坚守家中保住了全国的健康,而四方的驰援传颂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国家在抗击疫情所做的投入,让世界卫生组织高级专家都由衷感叹,“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国得到就医”。而我们每个普通人,都需要把疫情变成一部自我成长的教材,在经历中得到成长。


学会如何自处,如何相处


        受疫情影响,大家尽量宅在家里避免外出,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无聊了。宅家抗疫,让我们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充分的暴露了我们精神世界当中的空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了,也暴露了不懂如何跟家人相处的问题。


        是出不了门让我们无聊的吗?反过来想,也许是我们自处时无所事事,无法面对自己空荡的内心,才需要不断地向外求索。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通过与人相处获得快乐无可厚非,但能够享受独处,才能避免对孤独的恐惧。你有兴趣爱好吗?你有适合一个人做的爱好吗?如果你有很多这样的爱好,那你在漫长的假期里大概无法觉得无聊,甚至时间都不够用。一个网友分享她宅家抗疫的一天,做早午餐,拍照发圈,看看书,泡咖啡,做些家务时还可以边听音乐或听书,有时间再玩玩配音软件,玩玩唱吧。她平时上班时就是生活丰富的人,宅在家也把自己安排地很好。可见,首先你自己的是一个有趣的人,才不会把生活过成无趣的样子。


        说到陪伴,我想从亲子相处说起。宅家的时间里,家长是怎么过的?如果家长平时只是坐在一旁玩手机,那孩子也会要求玩电子产品,否则肯定会觉得在家是无聊的。其实少出门刚好让我们有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与家人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起做家务做烘焙,陪家人玩游戏或一起做室内运动,陪孩子一起听书,或一起阅读,只要我们真正愿意花心思与家人互动,一家人都不会觉得过了一个无聊的假期。陪在家人身边却做自己的事不叫陪伴,有效、有诚意的陪伴对家人而言才是爱的滋养。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是野生动物,人类长期捕杀和食用野味的责任不可推卸,有人说这场灾难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也不为过。“从我做起,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口号,这才让大众真正重视起来。我们的反思,仅止步于此吗?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作为食物店最顶端的,一直是太自恋了,以为自然界里的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可以拿来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考虑下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其实很渺小,只是自然界众多物种之一,却何以成为主宰星球的物种?终归因为人类有聪明的大脑。但是光有思想还不行,我们必须有赖以生存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就是我们从自然界索取的。我们不是主宰者,我们跟自然的万事万物只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自然的环境就会变得恶劣,最终让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人类不应当更敬畏自然,敬畏地球一些吗?


        人类祖先为我们驯化了家禽和家畜,正是明白野生动物值得敬畏。不是在于它们的攻击力有多强。其实很多野生动物自带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可计数的寄生虫和细菌病毒。比如松鼠、土拨鼠、刺猬、浣熊、野兔、野生鸟类等等,外形可爱无害,却可能伤人于无形之间。我们不仅不要吃野生动物,更要敬畏它们。在自然中见到他们就远远看着就好了,不打扰,更不要自找麻烦。


看见他人的付出


        感恩教育宣传得很多了,大家对感恩一词不陌生,然而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应该先学会看见他人付出!


        在这次疫情当中,与病魔作斗争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所有人都在赞美白衣天使,但也有人发出灵魂拷问:不知疫情过后,伤医辱医事件会不会从此少一点?此次疫情,延误了开学,各学校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纷纷开展网络授课。早起为他们讲课的,是学校的老师。有学生感恩老师为他们付出的,也不乏有骂学校老师逼着他们开学的。我们总以为孩子会懂,实际上,如果没有人引导孩子去发现一件件事情值得感恩之处,他只会把一切当作习以为常。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的家人,以及那些不熟悉的陌生人,如医生、警察、军人、快递员、清洁工等等,在我们生活的风平浪静、轻松快乐背后,多少人正在默默付出,甚至负重前行。我们是否总能心怀善意,口吐莲花地对待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疫情,也衍生了很多谣言。谣言会被传播,正是由于传播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最近有则新闻,大概内容是上网课打卡的APP软件被小学生进行群体差评攻击,导致软件被迫下架。蜂拥而上,把自己对开学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了打卡软件上,也正是缺乏独立判断,有样学样的结果。


        以上现象,都与从众心理息息相关。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虽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过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就很容易在谣言的蛊惑、群体行为的影响之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独立思考能力最好要从小培养:对孩子,我们可以少用说教,多用提问的教育方式启发他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生活小实验,也可以在有空时,陪他把一些坏掉的玩具一起拆掉,再一起装回来。通过拆装东西的过程跟他一起探究,启发他的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种思维习惯,来源于平常的训练,更来源于日常知识的储备。对于成年人,我们应当多阅读以增长自己的见识。随着网络的发达,各种讯息五花八门,我们要加以分辨。对于获得的资讯,不要忙于分享,先思考此言论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符合正确价值观。特别对于疫情相关的资讯,确保从官方的渠道进行了解,分享重要讯息最好经过多渠道对比,不要凭一家之言,人云亦云。


从生活自理能力到家庭责任感


        这次疫情让很多外卖、餐厅都暂停营业了。很多从来不进厨房的人不得不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于是微博朋友圈晒出很多的暗黑料理让人忍俊不禁,也暴露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自理问题,其中不乏许多公众人物。有网友点评,当你拥有足够的财富,有能力请别人来代劳,也其实无需拥有生活自理能力。你也许有能力选择这样生活,但却也是一种不得不依赖他人的生活!虽然对有的人而言,照顾自己只是一种生存需要。然而对所有人而言,拥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是生而为人的独立宣言。当一个人有能力把自己照顾好,才能获得内心的真正安定和自由,也才会有照顾他人的能力和想法。


        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怎么会想到要去照顾别人?很多城市的家庭都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倒是其次,我们家长要警惕自己把孩子养成看不见他人付出,也不懂关心照顾别人的极度自私者。近期宅家生活的时间就是一个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好机会,让孩子慢慢学习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起居负责: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跟家长学做一两个简单的饭菜。我们把那些平时为他们做的事情都还给他们自己做了,他们就忙起来了,空闲的时间也不会那么多了,不喊着无聊了。从小有这样的承担,才能逐渐发展出长大后甘愿为家庭付出的家庭责任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