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与心理督导邂逅: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活动圆满落幕

2025-07-16

75日下午15:00,一场聚焦 “AI+心理督导” 的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活动在多方协作下重磅启幕。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督导专业委员会潮汕心理服务组推动,汕头市科学技术协会、汕头市社会心理学会汕头市心理学会联合主办,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承办,旨在通过探讨AI技术与传统心理督导的应用、融合与发展趋势,为从业者提供深入学习与交流的契机。


专家席√.png


  • 整合取向督导师——赖小林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特约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汕头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

    汕头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泰国西纳瓦大学心理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注册系统心理督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取向督导师——方娇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主任心理咨询师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际认证积极心理咨询师

    国际EFT情绪疗法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督导专委会会员


  • 心理动力学为基础的整合取向督导师——马健文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

    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督导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汕头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取向督导:方娇老师,结合AI的人本主义 取向督导结果,强调如何通过共情、积极关注激发来访者内在资源。也由对AI的深度思考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然而,这种技术变革究竟会使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督导师的职业价值变得更加廉价,还是反而会推动其价值提升,变得更加昂贵呢?”,并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心理动力学为基础的整合取向督导:马健文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咨询经验,指出AI督导的优劣势,从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潜意识冲突、家庭关系对个案的影响,拆解防御机制处理策略。马老师提出:“心理咨询督导要做的不是找出咨询师的问题,而是为咨询师赋能,既包括情感层面赋能:深度共情来访者、让咨询师获得积极情绪,也包括思维层面赋能:更好地理解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能做什么,局限性又在哪里。”思考全面,极具启发性。

谈及对个案的理解,马老师认为,除了主诉、症状学理解、性格特点之外,还有两个问题是一定要弄明白的:1、这个人是谁?他生活现状是怎么样的?2、这个人因为什么在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来到我的面前?他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



整合取向督导:赖小林教授,着重就认知与行为疗法督导思路对个案进行分析,分享如何通过认知重构、行为干预等技术改善个案症状。赖教授现场认可了汇报个案的咨询师所做的工作,给予咨询师极大的情感赋能,还分享了很多心理咨询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技巧,以及从自身从业经验中总结的思考,深入浅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供多元化的视角。




本次 “AI + 心理督导” 活动,不仅展现了AI技术与传统心理督导融合的创新魅力,更通过多流派专家的深度分享,为从业者提供了多元督导视角。在心理学发展的道路上,科技与人文的碰撞将持续推动心理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度,期待更多同仁携手探索,为社会心理健康贡献力量!


推文、网站文章结尾插入卡片.png


分享